close

Google,搜尋,行動

美國《紐約時報》網路版撰文稱,隨著行動裝置的崛起,人們把大量的上網時間從網頁轉移到APP中,這也對Google賴以生存的搜尋業務構成了挑戰。不過,由於掌握最核心的技術,所以Google也在透過新型產品適應新的趨勢,為使用者提供更加貼心的服務。

以下為文章全文:

行動威脅顯現

阿密特·辛格(Amit Singhal)是Google搜尋主管,他的任務是透過大約200個因素來決定各個網站在Google搜尋中的排名。換句話說,他手握許多網站的生殺大權。但辛格目前卻面臨新的挑戰:他必須想辦法把同樣的恐懼和影響擴散到手機平台。

最近在加州山景城的Google總部接受採訪時,辛格闡述了一個市場普遍認同的話題:智慧手機將徹底改變人們消費資訊的方式。手機的螢幕很小,輸入資訊不便,但人們已經對手機形成依賴,隨身都會攜帶這種裝置,甚至睡覺時候都會把它放在枕邊。

除此之外,還有另外一項因素對Google的決策產生了重大影響:智慧手機使用者在行動APP中花費了大把時間,而打開網頁使用Google搜尋的時間相應地有所減少。

各種因素疊加後,「你就必須從根本上重新思考搜尋的意義。」 辛格說。

這也有助於解釋辛格及其團隊最近採取的措施:當眾多矽谷公司爭相把自己打造成APP領域的Google時,Google自己也加入了戰局。身為一名出生在印度的工程師,辛格早在2000年就加盟Google。他在這裡工作了15年,為Google搜尋功能加快了速度,改善了功能。

Google搜尋誕生至今雖然只有17年,但卻已經在經濟和文化領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。然而,隨著人們在行動裝置上花費越來越多的時間,競爭對手也開始四處湧現。Google雖然仍然增長迅猛,而且利潤依舊豐厚,但它作為網路門戶網站的功能卻被漸漸削弱。

主導地位動搖

風險投資家都在爭相支援新的搜尋創業公司,在這些企業看來,網路資訊已經過時,真正值得關注的是人們在網路上的活動和各種各樣的APP。雖然Google擁有650億美元現金,足以收購任何一家創業公司,但卻有一家是無論如何也買不到的,那就是蘋果。於是,最可怕的事情終於出現了,蘋果也要加入行動搜尋大戰

上週四,蘋果推出了最新的 beta 版 iOS 系統,允許 iPhone 和 iPad 使用者使用該公司自主開發的搜尋引擎搜尋歌曲、APP和本機服務,引導使用者繞過Google這個傳統管道。

事實上,從很多方面來看,Google都已經變身為一家行動公司:在美國和其他多個國家,Google行動搜尋請求都已經超過了桌面搜尋。該公司還擁有全世界使用者最多的行動作業系統 Android。不僅如此,Google每年透過 Google Play Store 獲得的行動APP收入高達數十億美元,甚至擁有YouTube等全世界最受歡迎的APP。

然而,行動APP的崛起還是稀釋了該公司在搜尋市場的地位。據美國市場研究公司 eMarketer 測算,Google拿下了68 %的美國行動搜尋收入。儘管這一數字仍然很高,但卻遠低於2012年的81%。而隨著APP在人們生活中佔據的時間越來越多,這種下滑趨勢還將持續下去。

「手機的最大不同在於,你第一次想找資訊時未必會使用搜尋欄。而在智慧手錶上,你甚至可以完全放棄搜尋欄。」美國風險投資公司 KhoslaVentures 合夥人基斯·拉博伊斯(Keith Rabois)說,他投資了一家名為 Relcy 的搜尋創業公司

美國風險投資公司 Greylock Partners 合夥人約翰·莉莉(John Lilly)表示,無論哪家企業,只要能在人們出門在外時知道他們想向手機詢問什麼問題,以及詢問問題的方式,便可掌控行動搜尋市場。「這肯定與5年前截然不同,你不用再往搜尋欄裡輸入內容了。」他說。

調整產品策略

辛格和他的團隊試圖透過攻守兼備的方式引領趨勢。他和他的同事已經加強了Google的「搖錢樹」,對網站排名演算法進行了調整,降低了對行動裝置不友好的網站的排名。

他們花了5年時間開發了眾多產品,其中包括可以直接針對搜尋請求給出答案的「知識圖譜」(Knowledge Graph)。這便為語音搜尋等工具賦予了更強大的性能,而且可以立刻提供答案——這種模式深受智慧手機使用者歡迎,因為倘若答案正確,他們只要掃一眼手機即可滿足需求,不必進行多餘的點擊。

今年6月,辛格的團隊還推出了 Now on Tap,這個野心勃勃的項目將 Android 手機的短信和APP中嵌入搜尋功能,同時簡化了人們在行動裝置上的搜尋難度:只要長按Home鍵即可調用該功能,不必透過複製粘貼的方式將文本輸入搜尋框。

「我的工作不只是著眼當下的趨勢。還要著眼今後的趨勢。」辛格接受採訪時說,「今後還會有很多人在他們的裝置上從事許多現在不可能完成的事情。」

47歲的辛格出生於印度北方邦,在喜馬拉雅山腳下長大。他1990年來到美國,獲得了明尼蘇達大學的碩士學位。他獲得了康奈爾大學的電腦博士學位,並師從傑拉德·薩爾頓(Gerard Salton)。薩爾頓是資訊檢索領域的先驅人物,而這項技術為後來的機票檢索等功能奠定了基礎。

「那時候,我發現自己總是待在寒冷的地方。」辛格在個人網站上解釋說。

底層需求未變

他起初效力于AT&T的貝爾實驗室,2000年被克里斯納·巴拉特(Krishna Bharat)招入Google。後者同樣是一位來自印度的工程師,他幫助這家搜尋巨頭開發了Google新聞。辛格成為了Google的第176名員工,他還重寫了很多由Google聯合創始人拉里·佩奇(Larry Page)和謝爾蓋·布林(Sergey Brin)共同編寫的演算法。辛格目前向桑達爾·皮查伊(Sundar Pichai)彙報工作,後者幾乎負責Google的所有產品領域。

辛格最近接受採訪時展示了Google搜尋業務的變革,他拿出自己的手機,向它詢問了關於音樂和日常瑣事的各種問題。

有一次,他向手機詢問了一個有關蕾哈娜的問題,以此展示該公司的語音技術,同時還展示各種各樣的功能,包括直接播放蕾哈娜的歌曲。過了一會兒,他接著又問了一個問題:「誰被雷劈了7次還能活下來?」手機回答道:「羅伊·沙利文(RoySullivan)。」

「孩子們都喜歡這種問題。」他說。

辛格表示,雖然手機正在快速改變著整個世界,但無論人們使用的是APP還是網頁,很多渴望和需求仍然沒有改變。人們仍然會花大把的時間購買衣服和品嘗美食。

「你希望針對自己的需求找到最好的服務,這種渴望從未改變。」辛格說。

他認為,僅僅因為計算裝置從電腦變成了手機,不太可能令答案產生太大變化。而Google底層搜尋技術仍是尋找這些答案的最佳途徑。更何況,Google已經針對新的趨勢開發了很多新產品,Now on Tap便是其中之一。

「我們在過去15年經營的過程中獲得的演算法和經驗,對未來的發展大有裨益。」他說,「如果沒有這些,我們就會失去今天。」


文章來源: dcplus行銷知識庫

 

arrow
arrow

    corn8am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